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親歷者講述身邊事⑧
  羊城晚報記者 陳強
  今年11月11日,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發佈2013年《中國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報告》,廣東公共文化服務綜合指數總量第三度位列全國第一。取得這一成績,跟廣東高度重視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密不可分。
  目前,廣東已實現省、市、縣、鎮、村五級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,公共文化設施面積總量居全國首位。去年對欠發達地區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獎補扶持資金就達18996萬元。
  去年11月初,東莞成功創建成為全國首批“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”,力圖徹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、戶籍身份、區域分隔等造成的公共文化服務“壁壘”,讓“文化民生”均等化地鋪開,形成了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公共文化服務“東莞模式”。
  親歷
  村文化廣場就有2萬平方米
  村裡建“超大”影劇院
  站在金沙廣場上,陳炯賢環顧四周,滿臉驕傲地說:“我們村這個廣場,面積有2萬平方米。中間有個露天舞臺,旁邊還有個標準的籃球場。”
  金沙廣場是東莞長安鎮沙頭社區的村屬廣場,建成於2003年。陳炯賢現為沙頭社區副書記,廣場是他一手組織建設的,“當初我們請了專門的規劃公司,整個工程花了1000多萬元,現在想想這筆錢花得很值”。
  讓陳炯賢覺得值,主要是兩個方面:一是廣場使用率很高,二是提升整個村的形象,有利於招商引資。他說,沙頭戶籍人口6000多人,但外來人口有六七萬人,一入夜村裡的男女老少都會聚集到廣場,或閑聊,或散步,或跳舞。廣場成為村民們休閑的好去處。
  除了這個廣場,沙頭還擁有一個可以容納1200人的影劇院,一個藏書2萬冊的圖書館。這不是沙頭的特例,長安其餘12個社區,也都擁有自己村屬文化廣場、圖書館、公園、文化室等,全鎮公共文化設施約40萬平方米,藏書54萬冊。
  外來工在廠里能K歌
  除了村民的文娛活動,作為在東莞的另一大群體——外來人口的文化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。
  12月3日,記者走進東莞日華電子廠圖書室,幾個工友正坐在角落裡看書。廠里文康科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,廠圖書室現藏有圖書1200餘冊,報刊雜誌85種,每年還定期增添500冊以上的的圖書。
  同樣的情況,記者在長安美泰玩具二廠也看到。新近裝修的員工康樂中心,圖書室、閱覽室、電腦培訓室、乒乓球室、健身室、桌球室、電視室、卡拉OK房等一應俱全。廠圖書室藏書量更達1萬多冊,每年新增書籍1000多冊。
  上世紀90年代,長安鎮在規劃建設各個工業園區時,就要求配套建設休閑廣場、籃球場等文體設施。同時,當地企業年度考核指標體系中,也要求企業“建一個球場、辦一個娛樂室、設一個閱覽室、配一個宣傳欄”。這些強力措施,使得公共文化設施不僅在鎮中心區、社區鋪開,也在企業展開。
  政府補貼個人演奏會
  11月29日下午,年僅13歲的初一少年曹榮章,在長安影劇院辦了一場個人鋼琴演奏會,一口氣演奏了10首鋼琴名曲。
  曹榮章開個人演奏會並不需要支付場地費,而且還能獲得政府額外補貼的5000元。這是因為長安推出了“2014年出彩長安·廣場周末SHOW”活動,向社會採購演出服務,只要是在該鎮工作的單位、社區、企業、學校、文藝團體及個人均可報名參加採購候選。
  長安鎮宣傳文體局有關負責人說,上述活動是該局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之一,希望通過“零門檻”準入,最大限度吸引、支持、培育有志於參與長安鎮公共文化服務的各界人士,為社會力量參與全鎮公益文化活動搭建平臺,營造全社會共同辦文化的濃厚氛圍。
  據瞭解,為了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,東莞還貼心地為市民推出了“菜單式”服務,大力開展群眾文化需求調查和滿意度調查,根據調查結果,有針對性地組織策劃各類文化服務活動,將群眾過去“被動式”接受,轉變為“主動式”滿足需求。
  眾議
 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最能體現均等化
  巫志南(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):
  公共文化服務最重要的在基層、在末端,末端的公共文化服務最能體現均等化。如果把這個做好了,率先實現村(社區)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化,就能在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保持明顯的領先優勢。
  杜燕翔(東莞市圖書館副館長):
  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,要完善和提高基層人員素質。基層文化設施建設遇到的難題是人的問題,要提高基層文化工作人員的待遇,提升他們的成就感,要改變用人機制,給他們一個提升通道。文化設施建設得好,人員、經費也得到位,這是一個持續發展的問題。
  微言要義
  文化建設普惠庶民草根□林琴西
  東莞向來是嶺南的文化名邑,人才輩出。從明代的林光、陳建,一直到現代的鄧爾疋、容庚、張蔭麟、黃般若,都是輝耀一代的文化傑人。東莞因為有了他們,幾乎可以說是“斯文在茲”。但這都是舊日的繁盛。而今天,對一個區域文化的評價,自然應有新的標準。以前是文萃菁華,今天更應文澤草根;以前是學在士人,今天更應學在庶民。近年東莞的公共文化建設,就是普惠庶民草根的,這種舉措是前無古人的。它或許並不指向於“出文化大家、造學術高門”,但一個家傳戶誦的文化景象,卻是已經隱然浮現了。而這,才是真正的“斯文在茲”呢!
  總策劃:劉紅兵 劉海陵總指揮:孫愛群總統籌:陸扶民 馬勇
  陳強  (原標題:政府資助13歲少年辦個演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hjwmxopbf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